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教案1. 沁园春 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沁园春雪 二、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读这首词两遍,要读得正确,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情感。2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词3“望长城内外”我有两种读法,你认为怎样合适(“望”字重读、语气要激昂豪迈,梳理“望”字领起的内容。)4学生齐读“望”字领起的这几句。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又该如何读呢 6师点拨既然语调高亢就显得有生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该怎样读是慷慨激昂地读,还是深情地读,同学们品味,哪一种更合适四、再读这首词,思考、探究 1请同学们采用这样的方式自学赏析一词我认为“ ”一词好,好在 描绘一句“ ”一句,使我仿佛看(想)到 了生发言,师合理指导引领。(1)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2)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3)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原” 都是静物,写它们 “舞”和“驰” ,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6)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让我们带着赞美,带着陶醉,齐读上阕。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啊老师经常发现有人把这个“娇”字写成“骄”,想想也有道理,这么美的河山,怎不令人骄傲与自豪呢同学们看,毛泽东用这个“娇”字,用意何在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既突出祖国风光的柔美。又照应“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有阳刚之雄健,又有阴柔之妩媚,这既是我们可爱的祖国,又是毛泽东诗词的美学追求。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为之倾倒, “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5、真是战功赫赫,功勋卓著。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其中“略输”“稍逊”“只识”几个词,有肯定、惋惜、委婉的批评,还有作者一点微微的自得。“惜”字可看出包含了惋惜兼有批判,“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一一做了贬谪。 6、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我个人认为,主要指毛泽东自己,因为“诗言志”吗当时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长征也取得了胜利,对于中国的局势成竹在胸。说是人民大众也有道理,因为他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代表。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7.请仔细品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内涵吗好,我们就是毛泽东,让我们微微摇头,微微上扬嘴角,读这几句,读出这几种微妙的感情。同学们,毛泽东望的岂止是北国风光啊他望的是祖国的万里河山,他望的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他望的是中国美好的未来。8、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评古为论今作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9、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五、巩固与迁移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六、布置作业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七、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景 江山多娇 望 评 古代帝王 惜 颂 人民大众 主旨八、教学反思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所以我让学生学习这首词反复诵读,有层次诵读,达到读准、读懂、读美,老师适时诵读指导,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巧、品味意境的宏大,在细细品味中诵读、比较,学习读诗品诗的方法,提高分析、鉴赏感悟诗词的能力,这一板块的学习,给学生的时间多点,这样便于学生绽放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2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难点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诗歌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它记载着中国悠久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诗歌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品味过去的荡气回肠与今朝的风花雪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现代诗的世界。(二)简介诗人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学过绘画,现代著名诗人,被称为“是继郭沫若后中国新诗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他的诗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浓重的历史感和使命感。艾青的诗排斥华丽的矫饰,抛弃空洞的说教语言,始终采用鲜活的有流动感和弹力的语言与语调,表现出一种散文美。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出版过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诗集。(三)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 本诗是一首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我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皆实行“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诗人艾青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情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写下了这首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慷慨激昂的诗篇。(四)学生分组朗读诗歌 教师提示注意事项 1诗歌的节奏。 2朗读时语句的连贯性。 3增、减字的朗读错误。 4请学生读准下列加点的字蔷薇(qing wi) 璀璨(cu cn) 讴歌(u)敦厚( dn)姹紫嫣红(ch yn)一泻千里xi 5学生自行评价与打分中的激励性。 6诗歌中美的熏陶与感受的情景导向。(五)在教师的带动下熟读诗歌,争取达到成诵。 1抽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及朗读评价。 3抽学生背诵课文。(六)学生齐读本诗,进一步熟悉诗的内容,并分析结构。 第一节以鸟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爱。 第二节运用设问,直抒胸臆。(七)学生品读诗歌,提出问题分析诗的形象。 问题情景设计如下 1诗歌往往运用象征等写作手法来描绘其塑造的形象,诗的形象又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阅读诗歌,要善于发现问题。谁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具有代表意义,谁对诗歌的理解就越深刻。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鸟是怎样歌唱的它歌唱的内容是什么 (2)土地为什么被暴风雨所打击河流为什么悲愤风被什么激怒 (3)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又代表什么 (4)诗人为什么写“我死了。” (5)诗的第一节有什么特点 (6)诗的第一节的破折号起何作用能否去掉 (7)诗的第二节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八)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落在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上。教师以服务者身份参加,对学生鼓励的方式要富有变化性。 1诗中的象征意义土地是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河流与风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精神的象征;黎明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2诗的第一节以鸟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为第二节作渲染铺垫;第二节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念和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教师明确1.诗歌的意象及其内涵。 2.抒情方式的巧妙。(把“我”虚拟成一只鸟)。 3.富有弹性的语言。(九)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艾青鸟--------------歌 唱 -----------虚拟 黎明(土地 河流 风)我--------------死(在土地)-----------羽毛(烂在地里) 泪--------------爱(土 地)-----------眷恋土地献身祖国 (十)教学反思3乡愁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2.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难点 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喜欢听音乐吗(喜欢)那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由美籍华人费翔演唱的名曲故乡的云。(播放音乐) 提问听了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了你怎样的情感 抽学生回答。 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有关乡愁的诗句。大家熟悉的李白的静夜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剪不段,理还烂,是离愁,别有一班滋味在心头”。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 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乡愁余光中(二)合作探究1作者简介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余光中不要求学生介绍得很全面,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2熟悉课文,指导朗读 (1)诗歌欣赏最重要的就是朗读。先听老师范读一遍。请大家注意感情、节奏和重音。配乐二胡曲江河水(2)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采用自由提问式,让学生无拘束回答,学生应该容易明白。教师补充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3)朗读要求要用忧郁深沉的感情,用注意把握好节奏和重音。 (4)分四小组朗读一小节,学生评点。 (5)全班齐读。 (6)学生自由诵读、体会。3品味语言,鉴赏诗歌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明确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乡愁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明确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邮票母子深情(浓烈) 船票夫妻恩爱(热烈) 坟墓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思乡哀愁(深沉) 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在许多古典诗歌中,如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4)这首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乡愁。将抽象的情绪化物化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说“载不动”,而本诗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明确这是正语反说,“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 小结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诗情层层推进升华,最后将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角度。4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比较跳跃,读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请同学就一、二、三、四两节诗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中所想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学生自读,想象讨论、回答。没有统一答案,鼓励创新。不断挖掘诗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想象。 (1)指名朗读本诗。朗读提示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2)学生分组想象第一、二、三、四小节的画面。师生共同点评。 (3)给想像的画面取名,并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明确画面依次为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家人之爱与国家之思很好地在诗中融为一体。 (三)迁移运用 下面我们活学活用,热炒热卖,进入练一练的环节。 1请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以“乡愁”、“思念”“幸福”为本体写一写与诗句相似的句子,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学生思考时,播放背景音乐思乡曲。 2诗的前两节的乡愁是分别思念母亲和新娘,假若在第2节后再添上一节是写思念儿子的,可以怎样写(学生自由发挥)(四)归纳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余光中先生的如烟似雾、如泣如诉、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乡愁家园之恋,故国之思,令人动容。学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触,现在你最想对谁说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主回答) 教师总结延伸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离开了大陆的怀抱,成了漂泊的一悬孤岛,两岸人民饱尝亲人离别的思念之苦,迫切地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这符合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陈水扁等一系列台独分子现在却倒行逆施,置广大人民的愿望于不顾,疯狂叫嚣台湾独立,企图分裂祖国,大家答应不答应(生不答应)对,坚决不能答应全国人民也绝不会答应在这里我们要正告陈水扁之流,趁早收起台独论调,回到“一国两制”的框架上谈判。同学们,我们一起祝愿,一起努力让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吧。 回过头来,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唱余光中先生乡愁的最后一节,来体会台湾人民缠绵沉痛的故土之思吧学生再读乡愁第四节。(五)欣赏体验 最后让我们欣赏来欣赏由余光中作词、罗大佑作曲演唱的抒情名曲乡愁四韵,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六)巩固练习1给席慕蓉的乡愁赏析性文章。2任选一个角度或物象(如季节、色彩、情绪、校园)写一首诗。板书设计乡 愁余光中小时侯(少年) 邮票(小)母子深情长大后(青年) 船票(窄)夫妻恩爱后 来(中年) 坟墓(矮)生死悲痛现 在(老年) 海峡(浅)思乡哀愁 (七)教学反思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我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建筑家,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她是徐志摩先生真正爱了一辈子的人,金岳霖为了她可是终身未娶2.播放一段视频人间四月天,引出林徽因。二、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2、背景资料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轻灵(lng) 娉婷(png) 鲜妍(yn) 冠冕(gun min) 呢喃(nn)(2)词语释义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鲜妍鲜艳。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请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答案示例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第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二)研读分析1.突破重难(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一说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2)本诗出现了十一个“你”字,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2.品味赏析请赏析句中的加点词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答案示例“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3.写法探究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答案示例意境清新,画面优美。诗歌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的宣告,“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紧接着是“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风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和“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地自然流露,实现情与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结构匀称,富有建筑美感。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3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整而和谐,从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的“句的匀齐”。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形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像和审美心理,这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在梁间呢喃”选取了房梁这一意象,实现语言与建筑意象的和谐组合,形成诗歌建筑的美。四、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六、教后反思 5.你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过程与方法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你看。二、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 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丰润(rn) 红晕(yn) 揉过(ru) 翅翼(y) 忧戚(q) 枉然(wng) 勃发(b) 谐奏(xi) 飘逸(y) 挽(wn) 摇曳(y) (2)词语释义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第二部分(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图景。第三部分(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四部分(第五、六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二)研读分析1.突破重难(1)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答案示例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填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2)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答案示例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3)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答案示例我看中诗人通过自然风景表达出了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河流”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早已有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恰恰与穆旦的生命与自然的合流不谋而合。2.主题理解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示例这首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的融合。3.写法探究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答案示例(1)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2)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这首诗虽然是写实,但由于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大概不是多数人能想到的。“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来之笔流云通常不会红晕,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度隐喻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写实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四、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反思第二单元教案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l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