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试题0.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试题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试题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试题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时训练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1.2019绵阳据方舆胜览记载,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此可知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2.2019青岛“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A.春秋战国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3.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是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 BC D5.2019德州历史活动中,老师列出“官渡之战”“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让学生进行探究,他们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六朝”的先后顺序是A.东晋孙吴宋齐梁陈B.孙吴东晋齐宋陈梁C.孙吴宋齐梁陈东晋D.孙吴东晋宋齐梁陈7.2019连云港“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A.得到大规模开发B.自然条件优越C.人口数量增加D.社会环境安定8.“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概述的是A.都江堰修筑的功效B.张骞通西域的结果C.佛教传入中原的过程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影响9.2019赤峰“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10.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建立北魏政权的古代少数民族是A.女真族B.鲜卑族C.党项族D.契丹族11.2019烟台“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周平王迁都洛邑B.商鞅变法C.张骞通西域D.北魏孝文帝改革12.“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这句话表达了A.北魏迁都遇到的困难B.北魏迁都的条件C.北魏迁都的原因D.北魏汉化遇到的问题13.2019玉林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14.“胡人汉服”“汉人胡食”这些信息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对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15.2019临沂右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A.圆周率的计算B.大明历的创制C.指南车的制造D.千里船的制造16.2019南京“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A.华佗B.祖冲之C.毕昇D.汤显祖17.下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介绍的农业生产经验全部来源于走访B.他写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C.他的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他在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18.2019宜昌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美不胜收,书法名家也是不胜枚举。曹魏时期独创楷书书法,其楷书被后人称为绝世之作的书法家是A.锺繇B.王羲之C.颜真卿D.张旭19.2019东营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A.锺繇B.王羲之C.颜真卿D.欧阳询20.下面是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云冈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A.开凿于两汉,宣传的是佛教B.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C.开凿于北朝,宣传的是佛教D.开凿于秦朝,宣传的是道教二、非选择题21.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曹操年轻时结交了名士桥玄,桥玄称他是“安天下的奇才”。另一名士许劭却非常瞧不起曹操,称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材料二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指成都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材料三三国示意图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乱世之英雄”的曹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壮大自己的实力,成就霸业2材料二中的“蜀相”是指谁他辅佐谁取得了三分天下的伟业3分析材料三中的示意图,三国之间的关系是。从东汉统一到这种关系的形成,这种局面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说明理由。4在戏剧和民间传说中,人们对上述两位人物的评价是不同的。结合他们的贡献,你是怎样评价他们的22.2019梧州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概括当时民族交融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的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23.原创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魏晋南北朝时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探究一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探究二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西晋怀帝永嘉五年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稍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资治通鉴江南之为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探究三孝文帝改革和民族交融的关系3结合所学,列举三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关于孝文帝改革和民族交融的关系,出现了以上两种不同的看法。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参考答案】1.B解析 依据“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并结合课本所学可知,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建立东汉;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东汉灭亡。211年属于东汉末年,B项符合题意。2.B解析 东汉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此期间先后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分裂割据政权,各政权之间的纷争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故选B。3.D解析 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这一事件不是曹操所为。4.D解析 229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曹丕建立的魏国在北方,刘备建立的蜀国在西南,孙权建立的吴国在东南,故选D。5.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合称为“五胡”,他们先后建立的十六个政权合称为“十六国”;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此时我国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民族交融加强;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佛教盛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故选B。6.D解析 三国时期的吴国定都建业今南京,东晋及后来的宋、齐、梁、陈均定都建康今南京,南京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7.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含义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A项符合题意。8.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9.A解析 题干材料表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重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的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地区统治者对生产发展的重视等也是重要因素。10.B11.D解析 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中的“魏主”是北魏孝文帝,反映的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去夷即华”的措施除材料中所述的外,还有穿汉服、说汉语等。D项符合题意。12.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北魏迁都的原因,故选C。13.D解析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14.A解析 “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这些信息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历史现象。15.A16.B解析 题干“以六躯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解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强调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割圆术”。祖冲之运用这种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17.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图中的人物是北朝的贾思勰,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注重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并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实践。据此分析,A项与史实不符。18.A解析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了一种艺术。曹魏的锺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这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其楷书被后人称为绝世之作。19.B解析 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20.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识记和辨析能力。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宣传的是佛教。21.1将汉献帝接到许昌,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各种人才;实行屯田等。2诸葛亮。刘备。3鼎立。进步。因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加强,为将来再次实现全国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4他们都推动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22.1北魏孝文帝。迁都、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人贵族通婚、采取汉族官制。2方式上各民族之间互相影响;北魏统治者采取主动交往交流的政策。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少数民族也给汉民族带来优秀的思想文化。3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政权封建化进程加速;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3.1特征多个政权并立,朝代更迭频繁,由分裂走向统一。2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等等。3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答案示例观点孝文帝改革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阐述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长期杂居,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交融已经成为趋势。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革除鲜卑旧俗,推行汉化措施,大大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