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8课时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课时提分训练一、选择题1.原创题直到殖民地中出现了一个具有军事领导才能的人,再加上当时的局势影响,才使拉美独立战争出现了希望,最后终于脱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从而使拉美的殖民者从压迫中解放出来并获得了独立。关于拉美独立运动最终取胜的原因,符合上述材料叙述的是军事领导人物的出现时局的影响领导者的联合采用正确的战术A.B.C.D.2.2019河北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1859年后,英国决定把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行政单位来管理,这在实现印度统一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他们相信,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材料旨在表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A.背景B.经过C.结局D.影响3.2019邯郸三模这次民族大起义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绝大多数站在英国殖民者一边,竭力阻止自己地区爆发起义,并从兵力、财力上支持英国殖民者,使起义处处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是因为领导起义的封建主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无力担当领导起义的重任。上述材料论述了印度民族大起义A.爆发背景 B.具体过程 C.最终结果 D.失败原因4.近代历史上,制约俄国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A.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消耗太大B.革命运动频繁,社会动荡C.封建制度及其大量残余D.沙皇专权现象严重5.2019自贡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获得土地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解放,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以上内容说明农奴制改革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6.林肯说“我们在我们所奉行的作战计划上已经走到了绳子的尽头。我们必须拿出最后一张牌,并且改变我们的策略,否则就会输了,现在我决定采取释放奴隶的政策。”可见此举是为了 A.打败英国殖民者 B.废除黑人奴隶制 C.扭转战局的被动 D.落实独立宣言7.2019唐山路北区一模以下内容主要用来研究第一南北双方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与交通条件第二南北方生产技术与武器装备 第三联邦与邦联总统的能力与性格第四南北方主将的战略素养和指挥技巧第五南北方部队的士气与军纪第六南北方民众对战争的态度和社会心理A.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B.决定美国内战胜负的因素C.美国内战北方力量强于南方 D.美国内战的影响8.2019孝感“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的时候,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材料中涉及的两次革命对美利坚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有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结束了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A. B. C. D. 9.2019河北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据此可知,明治维新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10.2019盐城下表是1878年、1893年日本不同经济类型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引起这些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年份 经济类型资本主义经济地主经济个体经济1878年约20约18约601893年3540约17约45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11.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其中第一批预算费用就包括派遣250名留学生出国深造;同一时期,日本仿效德国模式训练陆军军官,海军则是仿效英国。这些举措共同表明明治时期的日本A.重视军事训练 B.注重国民教育 C.积极学习西方 D.提倡“文明开化”12. 2019保定清苑区模拟以下内容在康有为1853年1927年所著的日本变政考中,应重点阐述的是A.瓜分中国狂潮始末B.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C.“殖产兴业”的发展状况D.军部法西斯力量的强大13.原创题下图是一幅明治维新后具有日本特色的浮世绘,由此可知A.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危机B.强大起来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C.日本的军事力量从根本上得到了加强D.日本的海外殖民地越来越大二、非选择题14.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摘编自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业绩使他被称为“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提倡自由主义的沙皇”。与亚历山大同时代的西方人对他的评价特别高,按照其中大多数人的看法,“大改革”简直就是亚历山大二世天才的业绩,他既站在深厚的民族基础之上,又能吸收西方先进思想;他洞察时势,权衡利弊,身体力行地对贵族进行鼓动宣传和解释,从而缓解了他们的抵触情绪,排除了改革的阻力,堪称俄国第一位欧化的皇帝、人民的解放者。1据材料一,归纳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对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促使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取得成功的个人因素有哪些。15.改编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培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从1875年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将明治维新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1材料一中叙述“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三中任选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A2.D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经过、结局,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3.D解析 题干材料从两方面叙述了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具体原因。4.C解析 改革前,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1861年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仍然制约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A项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但其影响力远不如封建残余势力大;B、D两项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不彻底而出现的负面现象。5.B解析 据“资本”“劳动力”“国内市场”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6.C7.B解析 图表中的内容从多方面对美国内战北方和南方力量的比较,由此得知这是对决定美国内战胜负因素的归纳。8.D解析 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美国内战北方获胜,避免了国家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9.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是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10.B解析 表格反映1893年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地主经济和个体经济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引起这些变化是因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具体措施是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11.C12.C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年份,考生容易误选D。军部法西斯力量的强大发生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之后。题干中的“变政”正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13.B解析 图片中的“大炮”和“国旗”表明了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4.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亚历山大二世审时度势。2废除了农奴制,解放了农奴;缓解了国内各种矛盾;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有民主思想,改革创新,善于协调。15.1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开始走向近代化。2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3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成功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大权旁落,幕府掌握国家政权;维新后,天皇亲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三种观点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