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中考物理第1章声现象素养全练含解析.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通用版2020中考物理第1章声现象素养全练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0中考物理第1章声现象素养全练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0中考物理第1章声现象素养全练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0中考物理第1章声现象素养全练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现象基础夯实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会发出人听到的声音B.在空气中,声音的响度越大传播速度就越快C.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D.人到青春期会“变声”主要指发声的音调改变答案D解析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但只有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A错误;声速的大小与响度无关,故B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声音的频率无关,与介质种类有关,故C错误;人到青春期“变声”时,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正确。2. 2019广东广州中考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频率/Hz甲701 100乙110700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甲的音调高于乙的音调,故A、B错误;响度越大,其振幅越大,故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小,故C错误;甲的频率高于乙的频率,说明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故D正确。3.2019山东淄博中考音乐会上,小提琴曲让人如痴如醉,钢琴演奏让人心旷神怡。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B.用力拉琴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和钢琴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D.禁止听众喧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调节琴弦松紧可以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说法错误;用力拉琴可以改变弦的振动幅度,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说法错误;小提琴和钢琴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说法正确;禁止听众喧哗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说法错误。4. 2019湖南湘潭中考关于如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D解析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所有的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5.2019江苏宿迁中考声音可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对于声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C.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答案A解析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2020 000 Hz 的声音人耳才可能听到,且要听到声音还要有传播介质、听觉器官要完好,故D错误。6. 2019江苏无锡中考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答案A解析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根据喉结的振动,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CD错误。7.二泉映月 2019湖南益阳中考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演奏古筝时,手指在不同弦的位置变化,改变了振动弦的长短,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A错误;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B错误;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8.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或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用小锤敲击音叉,旁边的泡沫小球被弹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乙图中噪声检测仪测量的是声音的音调C.丙图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D.丁图中两个声波的波形图反映的声音的音调相同,但音色不同答案B解析甲图中用小锤敲击音叉,旁边的泡沫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同时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乙图中噪声检测仪测量的是噪声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不是音调,故B错误;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故C正确;丁图中两个声波的波形图,都有3个波峰、4个波谷,即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说明它们的音调是相同的;从波形图中可以看出,其波的形状都不相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9.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 dB 变为30 dB。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小。答案响度解析dB是声音响度的单位;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 dB 变为30 dB,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变小。10.1975年2月,中国海城的动物观察员观察到大量的蛇和蚯蚓纷纷在寒冷的冬季逃离温暖的冬眠洞穴,这是由于动物接收到了地震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科学家根据这一现象首次在人类历史上成功预测了一场大地震。答案次声波解析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人感觉不到,但有些动物能感觉到。1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诗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答案音调解析弹琴之前通过“转轴”改变弦的松紧程度,越紧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所以调整弦的松紧程度是要改变弦发声的音调。12.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不同。答案响度解析用钟锤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时,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13.如图所示是北京达人用嘴吹瓶子演绎世界名曲的镜头,不同的瓶子装入不等量的水,用相同的力吹不同的瓶子时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答案音调解析相同的瓶子里水量不同,瓶内空气柱的高度不同;用相同的力吹不同的瓶子,声音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水多的瓶子空气柱短,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水少的空气柱长,振动的频率小,音调低。14. 2019江苏盐城中考改编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声音是由钢尺产生的。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声音的会改变,钢尺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答案振动音调解析用手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也就是音调发生变化。15.2019江西中考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特征。答案音调响度解析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断用手指去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共鸣箱的作用是弦的振动引起箱内空气的振动,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16.2019年4月18日13时左右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7级地震,合肥、芜湖等地居民反映有震感。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能够提前感知,是因为这些动物能够听到频率选填“高于20 000 Hz”“2020 000 Hz”或“低于20 Hz”的次声波,而人是听不到的。答案低于20 Hz解析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能产生频率低于20 Hz的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许多动物能够听到,但人却听不到。17.2019安庆模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实验中,小方将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观察到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则发生变化的是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响度解析由示波器的波形可知,物体振动的快慢是不变的,但振动的幅度发生变化,所以声音的响度发生变化。能力提升18.一艘科考船利用声呐系统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 s、0.16 s、0.30 s、0.14 s、0.30 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答案C解析由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30 s0.16 s0.14 s,所以sAsCsEsBsD,故C符合题意。19.2019广东深圳期末为了验证“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小明和小刚设计了如下的实验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刚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小刚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有何变化。这是因为。3放学后,小明和小刚走到车站附近时看到一根钢轨架在路边,这次,由小刚在钢轨的一头用石块敲一下,小明把耳朵贴在钢轨的另一头。结果小明听到了两次声响,这是因为和都能传声,第一次的声音是通过传过来,这是因为。答案1能2声音变小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的好3固体钢轨气体空气固体钢轨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解析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刚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因课桌是固体,能传播声音,所以小刚能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2两张课桌紧挨的时候,是靠固体传播声音;两张课桌中间有一条小缝的时候在小缝间靠空气传播声音,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离开一个小缝,小刚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变小。3在敲击钢轨时,声音既通过钢轨传播,又通过空气传播,因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他听到了两次声响,第一声是由钢轨传来的,第二声是由空气传来的,即表明固体和气体都能传声。创新拓展20.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他和山崖CD间的A处有一爆破点A。当A处发生爆炸,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 s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3 s后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本题声速取340 m/s1求观察点B到爆炸点A的距离;2求观察点B到山崖CD间的距离。答案1510 m21 020 m解析1观察者距爆破点A的距离即AB之间的距离就是声音1.5 s传播的距离,可得,观察点B到爆炸点A的距离sABvt1340 m/s1.5 s510 m;2声音从发生到我们听到第二次爆炸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AD加上DB,声音传播的时间是1.5 s加上3 s,BD间的距离sBD1 020 m。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