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 九年级化学 2013.11考生须知1. 本试卷共80分,考试试卷100分钟。2.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的指定区域,直接答在本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仅上交答卷纸,本卷请妥善保存,以备讲评分析时使用。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Zn-65 Ca-401、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1分,本题共15分)1. 下列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水的沸腾 C.水的电解 D.胆矾研碎【答案】C2. 头发的成分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根据分析健康人的头发每克约含铁130mg、锌167172mg、铝5mg、硼7mg等。这里的铁、锌、铝、硼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答案】D3. 某工地发生很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 3 C.4 D.5【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1) X (-2)20,则x3【答案】A4.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读液体体积 B.称量固体 C.过滤 D.加入大理石【解析】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较长部分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答案】A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解析】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答案】D6. 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在碰撞瞬间能生成一种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解析】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该气体为氮气。【答案】A7. 我省去年3月30日期,统一发布PM2.5检测数据。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利用太阳能发电 B.露天焚烧桔梗 C.汽车排放尾气 D.直接用煤作燃料【解析】A. 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具有无污染性,故A不符合题意;B. B.在露天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B符合题意;C. C.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C不符合题意;D. D.直接用煤作燃料,产生大量的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A8. 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解析】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严重的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气量少,吸氧是为了供给人类呼吸。【答案】C9. 稀土元素在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被誉为新材料的宝库。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约占世界稀土资源的80左右。如图为稀土元素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一个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0 C.一个镱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70 D.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3.0g【解析】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因此镱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B根据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镱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70,故B说法正确;C根据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73,而其质子数是70,由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可知其中子数为173-70103,故C说法错误;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因此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73.0,故D说法错误;【答案】B10.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B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解析】A.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的性质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其化学性质稳定,故C不符合题意;D.分子的大小不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温度影响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故D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1. 下图所示是四位对某一化学式表示意义的描述,该化学式可能是 A.CO B.O3 C.H2 D.SO2【解析】A.CO,能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但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不是由三个原子构成,该化学式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O3表示臭氧,不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该化学式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H2表示氢气,不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该化学式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SO2可以表示上图中四位同学对该化学式的各种意义进行的描述,该化学式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答案】D12.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用”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等量澄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 B.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解析】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此项说法正确;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故说法正确;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此项说法正确;D.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故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故此项说法错误。【答案】D13. 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图1 图2 图3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C.图2装置的实验,可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碳、氧三种元素 D.图3实验中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解析】图2只能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能证明含有氧元素。【答案】C14. 天然气燃烧的主要反应是CH42O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O B.CO2 C.O2 D.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答案】B15. 某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如下图所示。若人体对该药品中的钙的平均吸收率为40,按照说明书服用,每天实际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质量是 A.0.60g B.0.48g C.0.24g D.1.20g【解析】由题意,每片含1.5g CaCO3,每次一片,每天两次,则每天服用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5g23g,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3g40/1001001.2g;若人体对该药品中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0,则按照说明书服用,每天实际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质量是1.2g400.48g。【答案】B二、选择题(以下各题,有一个或两个符合要求的答案。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两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6.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 B. C. D.【解析】A. 该粒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是一种稳定结构,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该粒子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B.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最外层是一个电子层且有2个电子,故该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故该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D. D.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该粒子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答案】BC17. 香料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酯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化学式为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丁酸甲酯的每个分子有19个原子构成 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 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516【解析】A.丁酸甲酯属于有机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故此选项错误。B.分子中原子数等于各角码数之和,所以丁酸甲酯的每个分子有17个原子构成,故此选项错误。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62/(125101162)10031.4,故此选项错误。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51016230516,故此选项正确。【答案】D18. 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过程中分子保持不变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2 D.生成物有2种【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及反应微观过程图得出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如下A. 对比反应前后的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前有A2和B2分子,反应则没有,说明了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说法不正确;B. 由反应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是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说法正确;C. 由上述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 3l;D. 由上述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可知,生成物只有1种。【答案】B19. 现将10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g C和4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1 B.21 C.41 D.51【解析】10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4g-10g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0g2g51【答案】D20.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图14是教科书上有关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B.图2中发现A烧杯中的液体有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图3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正极端与负极端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图4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天平平衡,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会偏向右【解析】A.图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不是质量,故A错误。B.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成红色,氨气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使A烧杯中的液体显碱性,因此A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故B正确C.正极端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是氧气,负极端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是氢气,所以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应为12,故C错误。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而烧杯是敞开的,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使质量减小,故指针偏右,故D正确。【答案】BD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21. (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1) 写出仪器的名称 , 。(2)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 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在用胶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反应结束后,若要分离出MnO2,所需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补充的玻璃仪器名称是 。(4) F装置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 端通入(填“a”或“b”)【答案】(1)铁架台;试管 (2)A;方程式略;试管口未塞棉花,部分高锰酸钾进入导管中 (3)用水湿润;漏斗 (4)b 22. (11分)(1)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的燃烧 。 铁丝的燃烧 。 氢气的燃烧 。(2)下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下列问题在上图C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烧的现象是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 。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3)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 具有 的化学性质。 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解析】(2)化学方程式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氧气受热扩散,正确的操作应是从上到下慢慢插入,使之与氧气充分接触木。(3) 方程式略;若氮气能燃烧或能支持燃烧,则最终剩余气体不会是氮气或剩余氮气的体积会减小,而实验完成后剩余红磷而空气中氮气的量也没有减少,说明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继续燃烧,可判断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如果实验中因红磷量不足而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因装置漏气而在冷却过程中进入少量空气或未冷却至室温而打开弹簧夹等,都可能出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五分之一的结果。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改进后的优点是不需酒精灯点燃红磷,节约能源(或不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造成装置漏气,实验误差小)。【答案】(1)略 (2) 方程式略;发出白光,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防止氧气受热扩散(3) 略;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不需酒精灯点燃红磷,节约能源(或不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造成装置漏气,实验误差小)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23. (4分)用化学式或名称填空。2个氨分子氦气氯酸钾符号Fe2O3【答案】2NH3 He 三氧化二铁(或氧化铁) KClO324. (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将“分子”、“原子”或“元素”填入图1中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图1) (2) 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3) 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2如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选填I或II)。【解析】(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填元素;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能构成分子,故填原子,填分子。(3)从图可以看出,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1)元素 原子 分子 (2)氯化钠 (3)25.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 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2) 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地变化规律是 。(3) 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4) 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 ,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答案】(1)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2)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由18依次递增 (3)金属;非金属 (4)Mg2;氖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26. (11分)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水合作”。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下表是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部分内容。项目标准感官指标无异味、异臭等化学指标pH6.58.5,铜1.0mgL-1,氟化物1.0mgL-1,游离氯0.3mgL-1等(1) 感官指标表现的是自来水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2)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3) 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对于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起 作用;对于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活性炭起 作用。(4) 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 ,生活中通过 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5) 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6) 水通电分解生成最理想的能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8) 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感官指标表现的自来水的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是物理性质;(2) A、生活中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故A正确。(3)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会防止水污染,故B正确。(4) 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故C正确。(5)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所以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故D错误。(6)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一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活性炭层还能起到过滤层的作用,滤掉一些不溶性杂质。 (7) 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遇软水产生的泡沫多,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8) 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都能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7)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纯水,所该方法是净化程度最高的。(8)由三种小球表示的原子及微观过程可知,反应物为氯气和NaClO2,生成物为ClO2和NaCl,则反应的方程式是Cl22NaClO22ClO22NaCl。【答案】(1)物理 (2)D (3)过滤 吸附 (4)肥皂水 煮沸 (5)AC (6)略 (7)蒸馏 (8)Cl22NaClO22ClO22NaCl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27. (3分)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等含锌保健食品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列式计算(1)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2) 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3) 现有一支20mL某品牌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则该支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多少毫克【解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3)化合物的质量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455(2)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45510014.3(3)该支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6.5mg14.345.5 mg28. (6分)人教版新课标化学九年级上册(2012教育部审定)“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探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中迅速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气泡产生缓慢,木条不复燃待A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重新加入 ,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 将实验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虑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1) 实验、证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2) 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评价】(3) 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解析】(1) 根据实验、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解答;(2) 化学方程式略;(3) 二氧化锰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所以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答案】过氧化氢溶液;复燃(1) 质量(2) 化学方程式略(3)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