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海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ZONGHESHIJIANHUODONGJIAOSHIYONGSHU教师用书上册七年级主编文奇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海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ZONGHESHIJIANHUODONGJIAOSHIYONGSHU教师用书上册七年级主编文奇主编文奇副主编李妍编者胡纪文刘野俞跃张丽王宏陈林张学松李凤云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说明辽海出版社2019年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教科书(学生用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辽海出版社2019年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是在严格遵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6年修订)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并对辽海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在全省各市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及教材编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现就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编写特点及使用事项加以说明。一、综合实践活动教科书说明辽海出版社2019年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科书供辽宁省义务教育学校39年级学生使用,每年级分上、下两册,共14册。教科书以培养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围绕主题的多元活动设计,意在使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2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教科书的编写根植于辽宁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注重与学科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基地课程的衔接与联系,构建起体现时代特点、具有辽宁特色的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体系。(一)精选活动主题1.精选主题。活动主题选择的主要依据源自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附表部分推荐的152个活动主题,教科书编写时遵循综合实践活动四种活动方式进行主题架构,将其中主题内涵重复交叉的内容进行整合。同时,编写组根据相关要求,经过系统梳理,将信息技术、设计制作和基地教材等相关内容划拨出去,保留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学生成长的需求,以及城乡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等因素,统筹兼顾补充了一些必要的活动主题。2.架构主题。主题选择好后,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主题说明,对全部活动主题进行了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并形成具体的主题活动细目表。同时,依据各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活动开展的季节、节日时间等因素,对主题进行了系统的建构,形成了具有梯度特点的系列化主题群。3.开放主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科书的主题设计必须具有开放性,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的主题是否真的具有意义和价值,这是编写者着重思考的问题,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很重要,编写组通过深入研究,决定教科书的主题确定应该具有半开放性,即在大的主题框架内,给学生足够的开放空间,让学生在大主题下选取自己研究的角度,形成研究的小主题。同时,鼓励教师捕捉和利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深化活动主题,不断完善活动内容,进而实现价值引导下的具有自主选择特点的开放性主题设计。4.连续主题。教科书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盘考虑了小学和初中内容的衔接,设计了长短期相结合的主题活动,使活动内容具有递进性,由简单走向复杂,使活动主题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主题研究具有可持续性。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说明3(二)特色编写设计1.亲历体验。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是编写的立足点。编写过程中着重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每个主题由两个并列或互联递进的活动构成,活动一侧重于探究,活动二侧重于实践。整体的活动展开强化在“调查”“访谈”“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2.双线支撑。从39年级,编写组在立足四大活动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30余种实践方法,通过活动线为明线的体验,和由方法线为暗线的思维发展构成螺旋推进的学习架构达成活动目标的要求。明线情境感知提出问题形成主题活动实践形成成果暗线阅读材料联想质疑修正分类探究解决总结反思明、暗两条线交相呼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有机整合。教科书设计强调整合,一是以研究性学习贯穿始终的活动方式的整合。任何一个主题都强调多种活动方式的运用,避免纸上谈兵。二是内容的整合。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为综合实践活动,无论是社会服务,还是职业体验等活动内容,都包含劳动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内容选择上关注了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劳动教育因素,这既是对落实教育方针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回应,也意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让立德树人有效落实到课程中。三是活动场地的整合。教科书倡导活动场地融合的理念,师生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开拓学习场所,在与家庭、学校、社区的持续互动中,不断拓展活动时空和活动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获得发展。4.实施灵活。本套教科书强化灵活实施的理念,也给师生灵活开展活动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例如,各版块中的留白,师生可以个性化自主选择,可以将环节设计作为参考或扶手,同时还可以根据自我选择的研究需求,整合或删减教材中的内容。同时,部分内容可以结合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综合实施,也可以结合基地课程统筹实施。另外,从学习方式上,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也可在与同伴研究中学习,更可以在家长提供的支持中学习。5.提供支撑。编写组在教科书的服务性上做了很多工作,一是按学段梯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4为活动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支撑;二是最大限度地为师生活动展开提供资源包、脚手架和工具箱,为学生的学习做有效的铺垫,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自适应学习奠定基础。6.富有趣味。教科书的版式设计借鉴国版教材的优长,版面大方明快,图片精美有趣,每个主题拥有自己的主题色。初中教科书每个主题前设置了意境优美的主题篇章页,让学生打开教材瞬间就能走进主题情境。小学部分的设计趣味性十足,如三年级上册在附录学期大盘点的设计上,背景是一幅创意蝴蝶,形式为闯关游戏的方式,这种设计切实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具有童心、童真、童趣的特点。(三)教材的体系结构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教科书由6个主题内容和附录组成,综合实践活动(79年级)教科书由8个主题页和主题内容组成。一级栏目设置名称分别为“情境与思考”“参与与体验”“展示与交流”“评价与成长”“拓展与延伸”,同时加入“知识卡片”“温馨提示”等栏目。情境与思考主要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开篇以言简义丰的语言描述真实的情境,同时辅以能体现情境且具启发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思考,进而提出问题,酝酿研究的方向。参与与体验一般由两个并列或递进的主题活动构成,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相近的研究主题组成活动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并根据主题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要素进行探索与实践。展示与交流重在让学生将物化的研究成果或创意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并从创作的意图、产品的说明,以及实践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破解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分享。评价与成长重在通过多维度与多主体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关注结果与注重过程结合等方面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梳理与评价,尤其看重主题活动后的成长收获与启示,对于未来发展的精进点。拓展与延伸旨在将活动的内容拓展到课外,希望通过在学校习得的研究方法与动手实践本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说明5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希望通过一些相关资料的链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此外,教科书还设置了“知识卡片”栏目,旨在围绕主题链接相关知识,帮助和指导学生破解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或困惑;“温馨提示”栏目旨在给予学生活动的一些方法指导和注意事项的提示;“附录”栏目中设置了学期活动大盘点(小学)、活动的精彩瞬间、活动后的成长启示等内容,从不同角度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说明为了与教科书相匹配,每册教科书配有一册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为教师深入学习研究和使用教科书提供参考。教师用书按下列内容分项编写主题说明从主题活动所属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主题选择的依据与背景,以及主题活动的实施路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说明。活动目标具体指本主题的活动目标。包括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具体目标要求。活动参考对教材内容的详细解读、活动方法的具体指导、活动方案的样例参考、活动相关内容的建议与补充。活动建议从活动主题内容的整合、活动的课时分配、活动策略的选择、活动实施环境(场地)的建议、活动评价的重点等方面进行阐释。备注小学教师用书,活动参考与活动建议整合在一起。相关链接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知识、信息、资源等内容。三、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使用注意事项(一)教科书是学生与教师开展活动的重要依据。要认真研读,从本地区、本校实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6际情况出发,选择教材、设计活动,有效实施。(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需求和国家的要求进行整合,可以在教材大主题的框架下,让学生根据各自的需求进行小主题的选取,并进行实施,也可以以教材作为参考,独立设置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三)综合实践活动有4个密切相关又各自独立的活动领域,每一个活动领域都有独特的活动方式和要素,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善于进行整合和取舍,既可以按照教材的活动方式一步一步实施,更鼓励教师引领学生开创活动方式,创造性地进行实施。(四)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军事国防等教育基地,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现代企业、美丽乡村、国家公园等方面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挖掘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运动场等场馆设施的育人价值。同时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走进军营、深入农村开展体验活动。让综合实践实现真体验、真研究。(五)教师用书是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参考用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切不可机械地照抄照搬。“活动参考”与“活动建议”仅供参考,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及主动性,从实际出发将综合实践活动推向新的高度。编者2019年8月CONTENTS目录52191725323946第1课集思广益定班规第2课真心暖意敬老情第3课居安思危系校园第4课美味吃出健康来第5课古今中外话桥梁第6课无土栽培初体验第7课我的电脑我做主第8课用好电子小帮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摘录)601第1课集思广益定班规一、主题说明本主题活动是以职业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班规。班规是班级成员共同承诺遵守的行为规范及评价规定。制定与执行班规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班级成员主动、和谐的发展。在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要自主收集并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等文件;从纪律、学习、卫生、礼仪、安全以及班级特色等多方面考虑,提出本班同学们对班规班约的建议,并针对班级发展的实际情况,定期做出适当调整。通过本主题活动,增强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学生自律能力。二、活动目标(一)通过参与讨论制定班规活动,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唤起主人翁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二)在活动中,认领好自己的任务,履行好角色职责,和小组同学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活动目标,并得到同伴的认可。(三)能够通过观察了解班级的不文明现象,分析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与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2学一起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引起大家共鸣的班规。(四)在与同学交流讨论中形成“魅力学生”标准的共识,积极参与“班级之星”等活动评选,与同学一起践行班规,为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做贡献。三、活动参考集思广益定班规实践活动由两个递进的子活动构成,活动一“定班规献计献策”,侧重于观察、分析、制定;活动二“守班规完善自我”,侧重于交流、评选和践行。活动一本活动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刚刚步入新的校园,即将开启新的人生阶段的良好契机,营造活动氛围,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建设良好班集体过程中,摒弃不文明行为、养成好习惯、用班规约束自己成长的重要性。观察开展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去观察班级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多角度、细观察、明辨是非,积极客观地了解班集体。下面是班级可能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仅供参考分类不文明现象活动安全在教室内或走廊里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拥挤,不右侧有序通行;体育课、课间操或集体外出时行动不听指挥等文明礼仪说脏话、骂人;见到老师或客人不主动问好;犯了错误不及时道歉;在食堂就餐时不有序就餐或吃饭时喧哗;对班级、学校公物不爱护,随手破坏等学习态度抄袭作业,不认真做作业,不及时交作业;不主动探究问题,考试作弊或篡改、谎报考试成绩;上学、上课迟到;自习课随意说话等课堂纪律坐姿不端正,溜号、左顾右盼,随意说话、接话,干扰他人听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不听课偷着写作业、看课外书、传纸条等生活习惯不讲卫生,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随口吐口香糖;桌面不整洁,桌洞脏乱差;私自改校服,不及时清洗校服;吸烟等。其他责任担当上值日不及时、不彻底,值日缺席等分析本活动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认识,第1课集思广益定班规3更理性地面对和反思身边不文明行为,以便更好地修正它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认识活动安全方面学生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安全隐患认识不够,无知即无畏,但却会给学生的安全带来威胁。文明礼仪方面受多方面原因影响,学生个人修养还有不少欠缺,良好的文明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受家庭或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导致缺少羞恶廉耻之心的言行还时有出现。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不太懂得珍惜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学习做得还远远不够,最主要还是胸中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对国家、对个人的真正意义。课堂纪律方面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课堂利用效率低,学生的自律性差,规则意识淡薄,集体观念不强,表现出在课堂行为上的不负责和自私自利。制定此环节是本次职业体验活动中最关键的核心环节。教师要高度重视,更要细心指导和把关,力争由学生制定出最符合本班实际的班规。针对班级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要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商讨对策,采取有效的修正措施。从学生口中说出来的措施,他们自己更容易接受,践行起来也会更自觉和彻底。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逐条明确地提出禁止和要求,以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引导学生制定出能彰显班级特色的班规。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恰当的形式落实班规。规则不是写在墙上的条条框框,而是要全体成员来共同践行的行为准则,所以落实班规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下举措可供参考根据班规,制定出详细的班级量化考核细则。成立量化考核监督小组。根据检查评比结果,及时采取奖惩措施。活动二用班规约束、矫正学生的言行,不是束缚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更安全、更有序、更高效、更和谐、更充满活力的环境中生活、成长。所以,讨论制定班规、落实班规、执行班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断完善个人修养,让自己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4成为有影响力、有魅力的人。交流在这个活动环节,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要让学生知道自觉遵守班规的人,他心中一定有很强的规则意识,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律性强。这样的人有很强的主人翁责任感,在团队中会更值得人信赖,这样的人就是班集体中有魅力的人。班集体中魅力男生女生标准参考男生严于自律、语言文明、勇敢正义、强壮健美、成绩优秀、爱好广泛、语言幽默、乐于助人、开朗大度、仗义善良等。女生温柔稳重、朴素大方、热爱学习、多才多艺、谈吐优雅、乐观积极、恬淡自信、独立坚强等。评选这一活动环节,既体现学生们对班规的理解,又体现班规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见贤思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级优秀的人多,班风就正,班级才会成为优秀的班集体。也就是通常所说,你怎么样,班级就怎么样;你优秀,班级就优秀。因此在这一活动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由小范围到大范围地把身边充满正能量、值得自己学习的人选出来。有梯度地推选出班级的“小组规范之星”“班级规范之星”“班级规范小组”。引导学生不断优秀,不断为集体争光。在争做“规范之星”过程中,“见不贤而内自省”,不断地完善自己。拍美照环节,教师要热情而隆重地组织活动,美照最好要张贴展示在班级醒目的地方。让学生本人有自豪感,让其他学生有羡慕之情,营造出班级学先进、争先进的氛围。践行在这一活动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班规的落实。解开学生心中的困惑确实不是有了班规学生就能遵守,遵守后就能一直遵守。坚定学生用班规强化自己规则意识的信念。由于学生对班规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规则意识也有强弱差异,因而班规落实起来就一定会有差异的,所以大多数人遵守班规,一小部分人遵守得不好也是正常的。因此在践行班规过程中,在监督班规的落实过程中,一定要有阶段总结。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肯定成绩,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聆听优秀学生的心声,树立榜样,营造遵规守纪的良好风气。第1课集思广益定班规5四、活动建议(一)活动主题内容1.开展活动一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开展活动之前,要让学生知道班集体的建设目标,要建设什么样的班风。这样学生就会判断出什么样的言行与班级建设是矛盾的了。在寻找修正措施和制定班规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学生,要民主讨论和表决,给学生自主制定的空间和未来完善、修订班规的空间。这也是给学生自我教育和成长的空间。不要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地追求完美。在制定过程中,教师也可发表意见和建议,但决策权仍归班级全体成员。2.开展活动二时,可与辩论会、班会结合,达成思想共识,营造树榜样、学榜样的氛围。与班级布置结合,将“规范之星”的美照展示在班级,提示学生时刻向他们看齐。将修身立德的名言悬挂在墙上,时刻引导学生遵规守纪修身立德。(二)活动时间分配该活动可以安排2课时,也可以根据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三)活动形式与策略1.该活动开展过程中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从“心中有小组”开始培养。活动热情就从给小组起个有意义的名字开始激发。小组成员根据以下提示给自己小组取名,也可根据提示,发散思维取出更符合小组实际、更有意义、更有创意的名字。(1)根据活动主题取名,如“智多星组”“更胜一筹组”“足智多谋组”“群英荟萃组”“追求卓越组”“逐梦少年组”等。(2)借用诗词取名,如“长风破浪组”“风起云飞组”“水清如许组”“侧畔千帆组”等。(3)根据志趣爱好取名,如“灌篮高手组”“博览群书组”“心灵手巧组”“小小美食家组”等。(4)根据成员特点取名,如都是男生,可取名“五虎上将”“七星聚义”“天龙八部”等;都是女生,可取名“五朵金花”“巾帼不让须眉”等。2.在活动中要注意小组间的交流。行为的转变来自思想的转变、思想火花的碰撞。在执行班规过程中,即使学生个别时候有违规行为,但只要思想认识程度提升了,行为上好习惯最终就会形成。因此,小组间的思想交流很有必要。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6五、相关链接新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一)新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内涵简单来说,对新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是对行为规范的一种培养,让新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则意识里蕴含着良好的道德要求和价值理念,新生在对规则意识进行学习的情况下,会在潜意识里形成对于行为习惯的良好定义,培养新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真诚勇敢等良好的品质,这是难能可贵的。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比如每天安排一组值日生,大家分工合作,将教室打扫干净,增强新生的任务意识,将任务很好地完成会有一种成就感,以小见大,培养新生的责任感。新生对于规则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现阶段新生规则意识存在的问题1.对规则意识的理解表面化对新生规则意识培养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上,更深一步的含义是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推动,使学生做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举止,了解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得到其他人的尊重与赞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新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整个学校的正常有序运转。2.在实际情况中没有做到言行一致什么是规则很多学生对规则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往往不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这就是教师在对规则意识进行培养的时候没有做好,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是了解和懂得,更重要的是能够去遵守,将对规则的意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了解对于违反规则应该得到的惩罚。3.新生规则意识培养的方法策略(1)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非常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教师如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展开活动,学生的参与率是比较高的;在对学生进行任务安排的时候,将每一名学生都第1课集思广益定班规7纳入进来,布置相应的任务,提升学生的任务意识,同时,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心,详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和监督,对于任务完成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于完成情况不太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切忌批评完成任务不好的学生。当学生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了一定的经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逐渐地养成了。(2)增强任务的学习趣味性增强任务的学习趣味性需要教师在人物设计环节上多下功夫,在语言的表述上更加具有吸引力,在表达什么东西时描述得更加丰富多彩,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以“我爱我家乡”为主题展开活动时,教师应该充分描述主题的内容,将一幅生动有趣、生机盎然的画面通过语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展开联想,对家乡文化产生一种热爱。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自己创作小组的作品,通过绘画、剪纸、捏泥人等方式将成果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不让学生感觉完成任务是艰难无聊的,而是充满乐趣的。(3)培养学生积极践行规则的意识积极践行规则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是对规则意识培养的更深一步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做到言行一致,使学生懂得言行一致的真正内涵。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教师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将学生带入情境。另外,教师对课本内容的讲解,实际上也是一种规则意识的培养。在课本的内容中,有好与不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时,需要做到的,比如教师在提问时学生需要举手回答,在得到教师的同意后再进行回答问题,这些行为上的礼貌问题都算是规则意识的一种。(本文节选自神州上旬刊,选文有删改)魏书生班级管理的督导机制魏书生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学生民主参与。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内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8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他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定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以及管理潜能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与发挥,又密切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巨大的自我约束能量,真可谓一举多得。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可以想象,一个“督导组”在对班委起着规范、监督、制约的作用。李镇西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当然要有班规班纪来约束学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发现了以“法”治班的重要性,他让每名学生共同参与制定了班规班法,制定的原则是“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并以此来实现班级管理的法治化。李镇西老师继承并发展了魏书生的观点与做法,他法治班级的具体步骤是引导思想(三个问题的讨论即你是否希望这个班最终成为一个好的集体若要让我们的班成为好集体,需不需要每个人克服自身弱点为了保证同学们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克服自身的弱点,需不需要制定一个班规)统一认识(班规与中学生守则不一样)确定原则(可行性、广泛性、互制性)起草班规(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立法者”)执行班规(“班规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依“法”治班,首先,可以使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好地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其次,可以培养第一个学生的能力;不可以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的启蒙,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等。9第2课真心暖意敬老情一、主题说明本次活动是以社会服务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尊老敬老正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2013年我国正式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法律层面将重阳节规定为“老年节”,为传统的重阳节赋予了“尊老敬老”的新时代内涵。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开展本主题活动主要是希望学生走进学校周边的敬老院、福利院、医院及社会救助机构,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并长期坚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热心公益、积极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活动目标(一)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二)在志愿服务实践中,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习惯,体会老年人的需求,走进老年人的情感世界,增进与老年人的感情。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10(三)学会解决问题先要做调查的行动方式。在调查、访谈等活动中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四)通过长期的志愿活动,养成关心老年人、热心公益、服务他人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活动参考本主题活动由“走进敬老院”和“志愿者活动”两个递进的活动组成。活动一侧重于走进敬老院,调查了解敬老院的基本情况,访谈老人,与老人建立联系,加强情感沟通,探寻老人的需求,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活动二侧重于开展长期的志愿活动,养成关心老年人、热心公益、服务他人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活动一调查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并提供可选择的敬老院,强调走进敬老院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在调查中要注意安全,懂得礼貌,筛选调查项目,讲究技巧,不能面面俱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查,并做好记录。调查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以下仅供参考老人的数量、老人的年龄状况、工作人员的数量、老人每天饮食状况、老人的日常生活、老人的子女等状况及亲人探视情况等。要指导学生调查前设计好调查的内容,把小组成员做好分工,确保开展调查活动时能够有序进行,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访谈访谈环节的安排实际上是对学生交流能力的一次考验,教师指导学生预设好访谈问题,提示学生在访谈中要注意礼貌,在访谈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做好评价记录,帮助学生提升与人交流的能力。学生在访谈过程中要按照预设问题进行访谈。和老人谈话要自然,向老人明确谈话的目的,又要懂礼貌,不要给老人带来压力,如遇突发情况,及时与敬老院工作人第2课真心暖意敬老情11员或者老师沟通。要提示学生与老人交流时的注意事项有耐心老人家一般都比较唠叨,一点点事可以说很久,这时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去倾听老人的话。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位置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你说话,那样老人会感觉你高高在上和难以亲近。应该近距离弯下腰去与老人交谈,这样老人才会觉得与你平等和觉得你重视他。了解情况要了解老人的脾气、喜好,可以事先打听或在日后的相互接触中进一步慢慢了解。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的眼睛,视线不要游走不定,否则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同性间可以握着对方的手交谈。话题选择要选择老人感兴趣的话题交谈,如家乡、亲人、年轻时的事、电视节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的话题。也可以先多说一下自己的情况,使老人信任你后再展开别的话题。应变能力万一有事谈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绪有变时,尽量不要劝说,要先用手轻拍对方的手或肩膀以安慰,稳定情绪,然后尽快转移话题。真诚的赞赏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老人家就像小朋友一样,喜欢表扬、夸奖。所以,你要真诚、慷慨地多赞美他,他就高兴,谈话的气氛就会轻松很多。说话慢一点老人家信息处理能力已大不如前,说话太快会让他们跟不上。与老年人交流时,语速要尽量慢下来,吐字要清晰,让老人把你说的话都听清楚。话语慢下来后,心也要“慢”下来。老年人记性不是很好,和他说过的话,他可能一转眼就忘了,这时候你不能心急,跟他们多说几遍,让他们记住。语气轻一点由于老人听力下降,当他们听不清我们讲话的时候,我们常冲其大喊大叫。这样做,你说的话虽然被听见了,但老人心里却不是滋味,觉得晚辈非常不礼貌。与老人说话时,要注意控制声音和语气,适当提高音量,让他们听见,但语气最好控制得轻柔一点,并用礼貌性语言。语言简单点由于老人认知能力下降,他们难以理解复杂的话语。所以和老人说话时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的运用,也有利于与老人的沟通。和老人说话时,面带微笑、态度真诚、眼神专注、注意倾听,会让他们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12你的诚意与理解。当倾听老人说话时,可以边听边点头,以示肯定。以上内容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提示给学生,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分析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从很多方面了解有关老人的多种信息,也深入了解了某一位老年人的情况。在大量的信息面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这对些信息进行筛选、归纳、分类和整理。分析方法有很多,教师要适当具体指导,围绕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和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服务两个重点进行。在分析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独立见解。教师也要兼顾各个小组的分析结论,是否有共性和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共性和差异背后的原因。学生可以以各种形式呈现调查和访谈得来的信息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分析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锻炼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经过反复斟酌和思考,师生共同确定小组能提供的服务,以便为今后的长期志愿服务明确方向。活动二通过开展长期的志愿活动,养成关心老年人、热心公益、服务他人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实践教师建议学生选择服务对象,合理安排时间,长期坚持志愿服务,并记录服务过程以及感受。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同时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宣传扩大服务的影响力。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志愿服务的意义,克服自身困难,在不断总结和改进的过程中培养、提高自己热心公益,服务他人的意识。总结总结重在阶段性收获和感悟,尤其要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经验、做法、教训、体会及感悟。通过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和完善后续的志愿服务计划和做法,使得志愿服务真正发挥作用,实现为老年人服务的初衷。总结的形式可以设计得多样化,收获和感悟可以用文字或者图片等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总结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第2课真心暖意敬老情13反思教师要提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过程,提高服务质量。服务的过程可能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坚持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学习、不断修正的可贵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志愿活动后的感悟,并联系自己的家庭说一说,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者利用其他形式记录,形成系列反思,以便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四、活动建议(一)活动主题内容本主题活动可以与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活动,也可以是开展专项活动,还可以针对特殊的老人设定服务主题。除走进敬老院服务外,还可以建议学生走进福利院、医院及社会救助机构开展其他的主题活动。(二)活动时间分配活动一建议用2课时,活动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长期坚持。(三)活动形式与策略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建议提供细节服务,给老人贴心的温暖。要注重体验和总结反思,侧重志愿服务的长期性。(四)活动实施环境(场地)建议选择周边敬老院、福利院、医院及社会救助机构。征得家长同意,选择交通便利、安全的实践地点。(五)活动评价建议围绕活动目标进行评价,兼顾自评和他评,还可以拓展评价渠道,从社会效应或者社会影响力上做出评价。建议把所有有关社会服务主题活动的评价集中在一起,记录成册,既记录结果,同时也记录过程和收获。评价中要关注学生志愿服务的恒久性,也要关注提供的服务质量。教师通过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活动质量和表现,力争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14五、相关链接(一)我国古代敬老文化传统敬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据礼记王制第五追述,在有虞氏即舜的时代,就已有敬老、养老的习俗。敬养老人到周代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在礼记中有记载。当时“凡国都,皆有掌老”,掌老就是专门负责养老的官员。礼记王制第五记载“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国老,是指退职的卿大夫,属于贵族中的老人;庶老,是一般的退出政治活动的老人及平民中的老者。另外,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除自身徭役,六十岁的可免被征兵,以上每长十岁,另免去一些不适宜的活动。至八十者,许一子不从事国家的应尽义务活动,九十者可免除全家,以便奉养这个老人。对“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即天子若向九十岁的老人求教,要亲至其居室,并携带美味珍品馈问。国家还有专设人员定期看望老人,赏赐肉、酒、衣物、手杖等,赏赐物中有一种表特殊敬意的礼物斑鸠(简称“鸠”)。先秦时期的一些敬老养老的制度及敬老精神也流传到后世,历代都制定敬老养老制度。如秦汉时期,官府聘请三老,作为“民师”教化百姓,辅助地方上的治理。所谓三老,分别是“乡三老”“县三老”“郡三老”。乡官等地方官有事也向他们请教,并受朝廷之命,不时慰问所辖地区老人。西汉还赐予老年人“王杖”。杖头上雕鸠鸟,持杖的老人有特权。在大街上走路的时候,老人如果走在中间的快道上,车马不能碰他,其他人见到国家赐杖的老人,要对他恭敬。如果敢欺侮殴骂,则严厉惩治。老人还可以拿着拐杖随便出入官府。还有一些朝代给老人赐爵、赐官品,比如北魏时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赐爵,七十者赐爵一级,八十者赐爵二级,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到了百岁,地位就相当于县令。明代实行过八十岁以上老人赐爵里士,九十岁以上赐爵社士的做法。这些里士、社士与县官是平礼相待。清代是赏赐老人以七、八品顶戴,使乡里人以品官之礼对待他们,进衙门也不把他们当一般百姓。在物质生活方面对老人照顾,各个朝代也有不同的制度。古书上的记载非常多,比如西汉时期,朝廷不仅派地方官去看望老人,还赐丝织品、酒、衣物等。第2课真心暖意敬老情15唐宋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