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培训手册(3~6年级).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湘科版小学《科学》培训手册(3~6年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培训手册(3~6年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培训手册(3~6年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培训手册(3~6年级).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湘科版小学《科学》培训手册(3~6年级).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一、理论指导1、科学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22、读湘版小学科学教材谈接受式探究教学3二、教材编写总体说明6三、教材简析与教学指导1、三年级上册教材简析与教学指导102、三年级下册教材简析与教学指导203、四年级上册教材简析与教学指导274、四年级下册教材简析与教学指导355、五年级上册教材简析与教学指导426、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与教学指导497、六年级上册教材简析与教学指导578、六年级下册教材简析与教学指导65四、专家论点1、谈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再读湘版小学科学教材712、创新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不是简单传授知识73五、附录教案示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一、理论指导1科学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摘自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32读湘版小学科学教材谈接受式探究教学应飞最近有机会又细看了一遍湘版小学科学教材及四年级教材培训材料,很受启发。湘版教材对无法实现发现式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为接受式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教材设计,试图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科学课教学中的过于片面强调发现式科学探究的误区-----发现式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全部教材内容,即有一定量的内容不能指导学生进行发现式科学探究学习,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完成这些内容的教学。原来,科学探究学习方法应包括两种方式,即发现式探究方法和接受式探究方法。学习分类的简表如下学习授受式学习(被动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学习探究式学习接受式探究(主动接受式学习)发现式探究(发现式学习)示意图如下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该图选自科学(36)课程标准解读第93页我们的学习方法可分为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类(见上表)。被我们摒弃的授受式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目前大家研究较多的发现式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式学习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角色、位置的不同;学习内驱动力的不同。发现式探究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主体”的理念。学生从问题出发,带着自己的假设结论,在观察实验中去发现验证自己假设结论的事实,从而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能亲自观察,并能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观察中获取事实,寻找事物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是发现式探究的关键。然而,学生要认识的众多自然事物,有许多是难以在实验室观察实验的,因而也就难以使用发现式的探究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接受式的探究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接受了前人的研究结果,把它变成验证自己假设结论的事实依据,从而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它既符合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又包含了主动接受的学习内容。(见上图),它与授受式学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学习的位置,并具有主动探求接受的内驱动力。授受式学习被动接受式学习接受式探究发现式探究主动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4接受式探究的基本学习过程与发现式探究的学习过程相同。学生的学习过程仍是从问题出发,带着自己的假设结论,在前人的研究事实中获取验证自己假设结论的事实,从而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发现式探究的学习过程在实验、观察中获取事实获取事实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寻找事物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结论发现的过程接受式探究的学习过程在资料、接受的信息中获取事实获取事实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寻找事物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结论主动接受的过程湘版教材,在全套,尤其是四年级上下册教材的设计中较充分地体现了接受式探究学习方法的训练内容及训练过程。一、全套教材训练内容分布体系各册探究能力训练重点(获取事实逻辑思维)3上观察分类比较---提出问题5上猜想与假设3下实验---描述过程---表达与交流5下制定计划---设计活动过程4上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6上推理与判断4下整理资料----制作图表6下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三年级以学习观察实验方法为载体,重点训练学生发现式探究的学习过程。四年级以学习搜集、整理、使用信息为载体,重点训练学生接受式探究的学习过程。五、六年级则重点训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逻辑思维的方法和思维能力。该教材把接受式探究学习方法的训练,放在一个年级段作为重点训练内容。可见此教材将发现式探究与接受式探究学习方法的训练都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进入高年级后,课堂学习容量逐渐加大;学有成就后,自学的方式会越来越多。无疑,发现式探究的学习方法是不能完全适应的。人们会更多地使用接受式探究的方法来完成,这对学生终生学习技能的发展是极具意义的。二、在教材中具体设计了接受式探究的学习过程如四年级上册“了解植物的器官”的活动教材设计的学生学习过程为问题假设搜集整理前人研究的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1)在活动一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植物各器官有什么作用“问题(2)在教师用书中明确要求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假设,提出自己的假设结论。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下一步学习的内容及探究方向,形成学习的内驱动力。完成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也是教材所表现出接受式探究与授受式学习的最大区别之处。假设(3)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学生为实现对自己假设的验证,已形成方向明确的主动的要求。为达到学生学习要求的满足,教材则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查阅资料的具体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有效资料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5证(4)将资料查询后自己形成的认识记录下来。“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植物器官都有什么样的作用,把其中与植物生活有关的内容摘抄下来。三、该套教材还特别强调,查阅资料的过程应设计为课上的教学活动,而不单纯是学生课后的自由查阅活动在教师用书及培训手册中,都明确地向教师提出,课上应在学生个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加工后的,适合学生使用的资料,并组织学生使用这些资料进行学习,待建立明确认识后再指导学生课后进一步自行查询。这样就将接受式探究学习方法的训练落到实处,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训练内容。四、教材利用科技史介绍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可直接使用的具体资料如在“神奇的叶片”一课中教材和教师用书分别介绍了科学家海尔蒙、普列斯特利、英根豪斯、萨克斯、卡尔文对植物叶的研究,为学生认识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具体的事实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中,植物也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在阳光的作用下,制造淀粉,释放氧气的作用。还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古人造纸的具体材料和造纸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模仿古人自己造纸。五、四年级上册教材,专门设计了训练学生查阅文本资料的内容在四年级上册“植物身体”一课中教材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查阅资料教给学生查阅资料的具体方法。教师用书还具体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述具体查询过程,使学生掌握目录查询内容查询阅读摘记整理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教方法分组练习(1)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查询的过程,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过程。(2)教师应准备足够量的资料供各组查阅练习书刊、杂志、复印资料,其中还应有少部分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训练学生查询)。(3)可分为两人一组按照目录查询内容查询阅读摘记整理的过程进行操作。湘版教材将学生接受式探究学习落到实处,更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关于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要求。从湘版教材的设计想到(1)发现式探究学习方法不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唯一,科学探究方法也应该不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唯一。(2)接受式探究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学生越是到高年级,学习中所接触到远离生活的内容越多,学习容量越大,越需要使用接受式的探究方法来完成认识自然的简约过程。摘自2006年第3期的科学课杂志(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作者应飞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参加了人教版自然教材、小学自然教师用书、小学自然教材教法、小学自然教师手册、现代科技等书的编写,他的“假说演绎”的教学方法被编入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一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6二、教材编写总体说明(一)编写指导思想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知识背景与认知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能亲历的探究活动为基础,充分挖掘和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史的教育功能,突出探究在科技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价值,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之间的联系,发挥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热爱科学的态度。(二)编写原则1明确特色,突出科技史的教育功能,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教育宗旨科技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探究自然的思维发展过程与人类探索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具有一致性,研究表明,儿童智力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重演了人类智力进化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科技史不仅仅是一部人类科学的探索史,它同时又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科技史,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起到一般知识传授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在学科分化日益鲜明的今天,科技史也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的有效手段,通过丰富具体的科技史,人们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而全面、正确地理解科学是从事科学的前提,它是科学教育中最基本、最首要的环节。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已开始注重发挥科技史在科学教育中的独特功能。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史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本套教材编写时,注意采用适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多种方式,有机地渗透和融合了与标准中内容相关且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科技史内容,并力求以此为重要线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强烈欲望。2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构建和调整教材体系结构教材的整体设计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的知识背景为基本思路来组织标准中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大部分内容,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内容体系。3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层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教材总体设计上合理规划,注意梯度,把握好教、扶、放的时机,按照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在教材的安排上先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或模仿性较强的探究活动,随着能力的提高,再慢慢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入,使探究活动的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针对探究能力的各个要素的训练,注意分阶段有针对性地侧重落实。4.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内容为了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套教材精选适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亲历科学学习过程、便于体验、能够理解的内容;选择全面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选择最必要的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技术发展史以及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有关内容;选择具有综合性、关联性、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力求使学生乐意学习这套教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75用探究活动落实三维目标注意从学生亲历的事物中和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出发,围绕某一科学内容来选择与设计活动,用活动来整合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动手动脑,引领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观察、调查、研究身边的环境和事物,一步一步走进科学,动手去“做科学”,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去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主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增进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三)教材体系结构本教材采用“主题单元课题活动评价”的组织形式。教材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按照小学生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规律编排内容和设计活动。以“主题单元”和“探究能力训练”为明线,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隐性渗透的暗线来组织教材,用科技史来促进这两条线的完善。建立册与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活动与活动之间的逻辑和认知发展顺序关联。教材在每册最后增加了一个综合单元(如“我学习了观察”、“我爱做实验”、“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等),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提升全册的探究能力训练重点,最后让学生完成一个相对开放的综合探究活动,以便作一次综合性的形成性训练和评价。为方便学生进行实时观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便于教与学的组织与实施,教材将有关植物、动物、土壤、气候、星空、物候等观察活动按教材的体系结构安排到合适的年级,并按最有利的观察时间段在教材中安排。(四)教材特色1挖掘史实,凸显特色教材编写组认真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科技史材料,从三个维度去挖掘科技史的价值,用多样的呈现形式发挥科技史的教育功能,从不同的角度融入教材,充分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价值。教材中的科技史可分为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技术三大类,为实现教学目标,科技史具体发挥了如下功能方法指导技能学习过程引领结果鉴定情感熏陶了解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任务2强化提升,加强科学价值观和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本套教材在突出科技史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结合课标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精神与方法、科学态度与情感以及科学的伦理道德进行了努力。比如,在全套书的卷首语中,先给小学生介绍一些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象,再开展一个关于自然和科学的讨论,强化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乐于探究的特点,让学生领悟到科学是神奇和充满奥秘的,进而演化到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在单元页上,用富有童趣和感染力的短文,对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科学价值观作了升华性目标提示,并在相应的单元内作了呼应式渗透。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8还有目的地设计了“我爱做实验”、“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土壤的保护”、“珍稀动物的保护”等活动与内容。3技能方法,分册落实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教材编写时,将探究的技能方法训练作了合理规划,把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分册落实(见下表)。各册探究能力训练重点3上观察分类比较---提出问题5上猜想与假设3下实验---描述过程---表达与交流5下制定计划---设计活动过程4上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6上推理与判断4下整理资料----制作图表6下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三年级上册重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带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去主动探究,使学生以较高的热情投入科学学习。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先从用感官观察入手,再逐渐提高到借助工具观察和对处理后的物体作观察。如“走进科学”单元,通过学生的寻“宝”观察“宝贝”作观察记录认领“宝贝”对“宝贝”整理分类制作标本,生动活泼地将观察的基本方法、简单的比较分类方法、科学的记录方法贯穿其中进行了训练,其间还以连环画的形式介绍了达尔文的寻“宝”活动,这既对学生的观察提供借鉴,又渗透了科学研究需要做长期和艰苦细致的观察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三年级下册重点训练学生实验描述过程的能力。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同学之间要进行表达和交流。如在“自制液体温度计”活动中,设计了两个实验记录表,记录了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情况,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描述实验现象、反思实验的控制变量、交流各自的观点。在“我们来养蚕”单元里,借助生命科学中常用的研究方式,训练学生做长期的实验和观察记录、及时交流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研究作风,熏陶珍爱生命的情感。四年级上册重点训练学生进行搜集资料,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的能力。搜集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可以避免盲目性,还可以使科学探究建立在一个更好的平台上。如在“模仿动物的运动”活动中,学生通过模仿动物的运动来探究动物的身体结构,活动结束后,由指南车卡通人提出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去积极查阅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四年级下册重点训练整理信息、制作图表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直方图、曲线图、圆形图)等作简单信息处理。如在“植物的一生”单元里,先对植物(辣椒)的生长状况作连续记录,然后分别用曲线图、直方图对植物的生长记录作了及时处理,通过这一程序严谨、完整、操作简单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深刻和准确地了解植物的一生,同时,学生在细致地种植植物后,会更加爱护植物。观察、实验、搜集信息并进行整理,是进行发现式探究和接受式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获取科学事实的重要途径,这是中年级的能力训练重点。进入高年级之后,教材将引领学生对所获取的事实进行加工,形成理性认识。五年级上册重点训练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新假设。依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进行猜想与假设时,要求体现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各项研究技能的提升。如在研究“漂移的大陆”时,要求学生能针对地图上海岸线可以拼接的现象做出猜想和假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9五年级下册重点训练学生学习制订书面计划的能力。由于制订计划涉及研究问题的确立、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实验操作的方法,甚至还要具体到学生的如何分工和合作等,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探究活动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价值。六年级上册重点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将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转化成语言并能有条理地叙述。如在研究根的向性运动时,如果教师只提供了1种种子和1株植物的幼苗,那么除了汇报时的第1次归纳之外,还得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进行第2次归纳,从而形成结论。如果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不同植物的种子和不同植物的幼苗,那么关于这些实验情况的汇报,就能够完成归纳过程,至于自然界中植物的利用,则可以成为学生演绎应用的过程。六年级下册是本套教材探究能力训练的全面总结。学生将要回顾4年来科学探究学习的经历,明确、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初步理解科学探究中各步骤之间及各步骤与科学探究主题的关系和作用,并将4年来所经历的科学探究实践上升为相对理性的认识,为今后中学的学习作好准备。如此册教材中专门设置了“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这一单元,包括“我们的科学学习历程”、“确定我们的研究主题”、“启动我们的探究之龙”、“分享我们的探究果实”4课书。旨在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四年来所经历的探究历程,梳理、总结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再次经历一次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然后以研究报告和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的形式作为小学4年来科学探究学习的一次汇报。尽管探究能力训练已经合理规划、分册落实并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能力训练序列,但是为了及时进行巩固和提升,本套教材每册最后还设立了综合单元,在综合单元中,先对每册的探究能力训练重点进行总结,然后再次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确保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科学探究的技能方法在每一分册做了重点训练,但是每一册所做的训练在以后各册的学习当中仍然是需要一以贯之继续进行的。例如在三年级上册要求学生做比较规范的观察记录;在三年级下册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学习制作资料卡的方法;四年级下册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表格、曲线图、条形图、圆形图处理数据的技能。这些技能方法都要求在随后的学习当中适时对学生进行训练。4情景引入,贴近生活本教材在单元、课题和活动的内容安排上,注意从儿童原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从生活中来,即按学生对事物的接触及熟悉程度,从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展开活动,最后又发展性地迁移到生活中。如“力与运动”单元,先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直接感知力的作用,接着巧妙地运用“控制”一词,通过巧推棋子活动让学生体验推力的大小、方向对棋子运动的影响以及摩擦力对棋子的阻碍作用,再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活动的材料也尽可能采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如制作乐器时选择纸盒、吸管、杯子等材料;用可乐瓶、石头等物体感受浮力;用玻璃瓶、塑料管、玩具等去探究打捞沉船的方法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10三、教材简析与教学指导1三年级上册教材简析与教学指导湘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习打好基础。本册探究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本册教材共编排了7个单元23课书,其内容分布情况、探究能力目标、科技史特色分别见下列三个表格。湘版科学3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分布单元课题重点课1.走进科学1.校园寻“宝”2.观察“宝贝”3.整理“百宝箱”1.校园寻“宝”2.身边的动植物1.身边的植物2.常见的动物2.常见的动物3.土壤1.本地的土壤2.土壤的种类3.土壤的保护1.本地的土壤4.奇妙的水1.认识水2.流动的水3.溶解4.浮与沉5.地球上的水3.溶解4.浮与沉5.空气1.周围的空气2.流动的空气3.压缩空气4.空气中的灰尘1.周围的空气6.各种各样的材料1.形形色色的材料2.我们的衣服3.纸4.材料的应用2.我们的衣服3.纸7.我学习了观察1.我学习了观察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1.我学习了观察湘版科学3年级上册探究能力培养目标探究要素目标提问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猜想与假设1、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2、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11观察、实验1、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2、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3、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4、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5、会使用长度、量筒、玻璃器皿等工具。制作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数据收集与处理1、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2、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3、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表达与交流1、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2、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评价1、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2、尊重证据。3、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4、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5、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湘版科学3年级上册科技史的呈现方式、功能、内容细目表单元课呈现方式内容功能卷首卷首语介绍指南车的引导功能情感熏陶、功能定位单元页单元页介绍达尔文的研究是从观察开始观察引入,了解观察的意义11阅读(图文)达尔文的“寻宝”活动过程与方法引领,情感熏陶12资料性正文达尔文仔细观察宝贝方法指导13资料性正文达尔文整理宝贝制作标本方法指导2单元页单元页李时珍资料呈现,情感熏陶,渗透分类21指南车信箱李时珍对植物分类方法指导22指南车信箱蚯蚓唱歌提出问题不迷信权威3单元页单元页战国管子中描述不同土壤的特性引出要研究的问题32资料性正文宋代无土无栽培的尝试。证据材料33指南车信箱土壤的改良礼记月令篇资料呈现、技能学习、情感熏陶42指南车信箱水力的利用水磨活动借鉴、情感熏陶42资料性正文水力的利用三峡水电站情感熏陶52指南车信箱孔明灯与热气球情感熏陶自豪感,使命感6单元页单元页了解材料发展史材料在改善生活中起的作用62资料性正文制作衣服的材料发展史资料呈现、引入、情感熏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1263资料性正文小蔡伦造纸过程引领、活动借鉴、情感熏陶64指南车信箱了解应用材料技术的过程资料呈现“序”的教学本教材目录的前面有一篇简短的“导言”和一个图画页“有趣的科学”,它们相当于全套教材的“序”。导言中卡通形象“指南车”以阅尽沧桑的老人的口吻简介了自己的历史,同时说自己“愿成为大家最亲密的伙伴,和大家一起去探索无穷的科学奥秘”。卡通指南车会出现在每一课里,它的作用如同一位陪伴学生学习的长者,在教材中起到引领、提醒学生的作用。在教学开始,学生翻阅科学教材的时候,要求学生阅读这篇导言,在教学的时候,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卡通人物“指南车”的话。在情感上,让学生逐步对“指南车”这个卡通人物产生兴趣、并慢慢喜欢上他。图画页“有趣的科学”向学生展示一些神奇而有趣的科学画面,让学生了解科学课研究的内容,使学生对科学有一个粗浅的认识,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热情。教学提示1这是科学课的第一个课时,教学应重在激发兴趣,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启蒙第一课,向学生展示大自然与科学的神奇、有趣。2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活动性,可以由一个学生扮演成指南车,用游戏的形式来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同时教师应该补充有关指南车的教学资料,也可以由教师给学生演示几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3“序”的教学,建议专门安排1课时。第1单元走进科学本单元用一个主体活动“校园寻宝”来架构全单元的教学,以“校园寻宝”活动为主体,顺着“寻找”、“观察”、“整理”等一系列活动展开教学,以科技史“达尔文的寻宝活动”贯穿始终,引领学生按照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探究活动,初步学习观察、分类、简单制作等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愉悦,激发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与热情。第1课,由“校园寻宝”和“达尔文的寻宝活动”两部分构成。“校园寻宝”是一个具有游戏趣味的活动,教材用它来引导学生模仿达尔文的科学考察活动在校园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这个活动即是本课的主体活动也是构成本单元主体探究活动的第一步,坚实的迈出这一步是才能保证顺利迈出后两步,即完成后两课的探究任务。第2课,是上一课寻“宝”活动的延续和发展,要完成的是整个探究活动的第二步观察。为此设计了“观察自己的宝贝”和“认领我的宝贝”两个活动,以指导学生像达尔文一样对寻回来的“宝贝”进行细致的观察,获取有趣的发现。第3课,是“寻宝”主体活动的第三步“整理”,继续用科技史来引领学生活动的开展,教材设计了“给我们的宝贝分类”和“制作标本”等两个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达到让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13生初步体验处理研究材料的简单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教学提示(1)对于初次接触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更多的应该是“教”与“扶”。本单元以科学史“达尔文的寻宝活动”贯穿始终,引领学生按照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探究活动,也就是通过模仿达尔文的科学探究方法来实现“教”与“扶”的目标,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科学史的引领作用。(2)出教室寻“宝”之前应当做好必要的指导,突出观察过程,并让学生明确具有新异现象或特征的才是“宝”,同时注意做好学生第一次进行室外科学课学习的组织工作。(3)整理、分类时,应允许学生用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本单元结构体系课题活动课时建议目标1.校园寻“宝”校园寻“宝”21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2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2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阅读2.观察“宝贝”观察自己的“宝贝”1认领我的“宝贝”3.整理“百宝箱”给我们的“宝贝”分类1制作标本第2单元身边的动植物本单元学习的是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本单元以认识常见动植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在学习分类、归类,同时渗透关爱生命、敢于质疑的情感态度教育。第1课,是以观察活动为主要载体,首先让学生通过调动各种感官来识别常见植物,学会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知道植物的颜色、气味、外形等特征包。然后学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并通过做一份观察记录来整理信息。最终达到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的目标。同时,通过对科技史的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2课,从观察认识常见的动物开始,要求学生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能做简单的归类练习。通过猜动物游戏进一步促进学生准确把握动物的特征的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热情。通过对科技史的运用,渗透批判性思维意识和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教学提示(1)教师不需要拘泥于教材所列举的植物,重点是对感觉器官的运用,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行。如没有桂花,可用其他有气味的植物。(2)植物分类活动是继前面“给自己的宝贝分类”之后的第二次分类活动,教师在课前要多收集一些植物卡片用于活动,也可以布置学生自带一些植物图片供上课时用,不能只局限于书上的六种植物,活动中能提供的植物种类越多,给学生创造的练习机会也越多。动物分类活动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要求又有提高,虽然分类标准没有明确写出来,但教材给的案例已经包含了,是参照动物学上的分类标准。只是这个标准学生不一定能把握,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本单元结构体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14课题活动课时建议目标1.身边的植物认识周围的植物1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2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3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给身边的植物分类有趣的植物(资料阅读)2.常见的动物认识常见的动物2猜动物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拓展)第3单元土壤本单元是以本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观察、鉴别、调查等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土壤的构成,了解土壤对于人类的作用,感悟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行动中来。本单元学习的是地球科学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认识地球的组成物质之一土壤的主要种类,了解土壤的作用,意识到土壤保护的意义并主动参与土壤保护的行动,为进一步认识、研究地球物质打基础。在本册教材的前两个单元,学生接触过土壤、岩石等地球物质,但关注的重点不是这些物质。只有在本单元,才第一次学习土壤这一地球物质的相关知识。教材突出“本地”意图一方面符合科学课“研究身边事物”的要求,同时贯穿热爱家乡的思想。第1课,从明确土壤的概念开始,引导学生通过户外活动和课堂活动,初步了解本地土壤的组成。本课采集的土壤标本就是后续的研究材料,对材料的处理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知识准备,为后续的分类、比较土壤打好基础。第2课,采用归类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本地土壤的类型。编者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是在给出了土壤的种类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确定土样属于三类中的哪一类,有意降低了探究的难度。本课与第一课在知识和技能上有关联。第3课,是在前两节课了解了土壤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后,从土壤的破坏与保护的角度进行的科学情感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是本单元落实情感态度教育的重点课。教学提示(1)采集土样时,没有场地的学校,可由教师提供材料或者布置为学生的课前作业。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大面积破坏土层,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动植物,要注意人身安全这也是对孩子们进行情感教育的一次机会。“观察土壤”的活动重点是指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观察,有直接用眼睛的观察,还有借助镊子、放大镜等工具的观察。土壤的分离活动重点是设计简单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体现观察方法中的“对观察对象进行一定处理后进行观察”。(2)鉴别土壤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这次的分类不是通过比较来分类,而是教材先给出了三类土壤的标准后再让学生归类。此时的归类是通过观察、比较后,把未知向已知靠拢的归类。“小调查本地土壤的类型”活动的重点是引起对家乡的关注,还要学习制定调查计划的方法。学生第一次开展调查活动,教师该教的时候就得教。“研究不同的植物适合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活动的重点是进行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教育。(3)教学“土壤的保护”要注意避免空洞的说教。角色扮演
展开阅读全文